看体育赛事 品体育文化 “体荟魔都”系列文化讲座精彩“1+1”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本周也是新修订《体育法》明确的首个“体育宣传周”。为讲好上海体育故事,传播海派体育文化,在首个“体育宣传周”期间,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策划推出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系列文化讲座,邀请体育圈的重量级嘉宾,与市民分享体育文化的精彩与感悟,营造富有活力、独具魅力的上海体育文化氛围。
8月11日,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理事长陈一平以《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为主题在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率先开讲。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等领导嘉宾出席。
本场讲座主讲人陈一平长期在上海市教育和体育系统担任领导,曾任上海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等多个体育社会组织领导职务。长期深耕上海体育事业的他,对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非常深入的感悟。讲座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围绕体育赛事在提升城市形象、服务市民生活、彰显都市活力、塑造城市品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现场近百名观众带来了一场“体育范儿”十足的文化讲座。
体育文化是体育赛事的价值体现
体育文化是体育赛事的精神内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修订的我国《体育法》在总则的第一条中就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
从1961年,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发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呐喊,到坚持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再到赛场上咬住青山不放松的覃海洋和祖国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张雨霏,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陈芋汐和全红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不畏强手、奋力拼搏、为国争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赞许的,“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是体育赛事的健身引领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办,庄则栋的两面快攻、李富荣的左推右攻、张燮琳的直拍削球,都成了人们的打球模板。中国选手高超的技艺,掀起了全民乒乓球热潮。2005年,作为迎接48届世乒赛开幕倒计时百天而创办的迎新春乒乓球公赛,至今为止已持续举办了17届,已成为上海最有影响力的业余乒乓球赛事,吸引来了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群众前来参加。
1996年,首届“上马”开赛,参跑6000人中,有700名外国参赛选手,来自美、英、德、日、瑞士和瑞典等国。27年来,上马的“蒲公英”效应引领着群众性的长跑活动,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这项简便、易学、能练的健身活动,也让各种各具特色的跑步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跑步,正成为上海群众性体育的一张名片。
回望来路,体育文化传承着古老的智慧。展望未来,体育文化激发着最坚定的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体育赛事这一载体而展现的体育文化,将凝聚强大的力量,推动上海体育的加速发展,谱写新时代上海体育的崭新乐章,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体荟魔都”
让体育文化和城市气质美美与共
体育文化故事要想成为“热播剧”,需要与城市气质有机结合,既要从体育内核出发,又要紧扣城市发展。“体荟魔都”系列文化讲座对于场地的选择也是充满巧思。上海作为近代体育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体育历史和文化,包括上海体育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等在内的多座体育类文化博物馆更是落户于此。本场文化沙龙与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实现联动,整合优质场馆资源,实现博物馆藏与文化讲座的双向联动,让体育运动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萌芽生长,首个“体育宣传周”给体育文化宣传再次送来了“东风”。未来,上海体育还将通过系列讲座、主题展览和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讲好上海体育故事,营造体育精神和文化传递的“长尾效应”,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海派力量。
部分图:王佳斌、视觉中国
编辑:包琴娜、杨叶
审核:陆佳琦
小体推荐
怀壮志 战夏训 立新功|排球精神引领,他们蓄力飞翔,扣向下一段荣光
申城全民“热练”!“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绘就科学健身幸福生活
体荟申城 乐享健康 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主题活动正式开启
@运动爱好者,上海体育消费券8月5日活力上新,登录美团、大众点评领用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